沈帥青:emoji符號世界 比文字更傳情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3/10 07:00

最後更新: 2015/05/05 14:43

分享:

分享:

有話想說,何須靠文字?不如傳送對方一堆emoji?小小圓臉配以不同表情或動作等符號,成為世界共通語言,愈來愈廣泛使用兼且帶來經濟效益,但比起文字,真的更傳情嗎?

表情豐富的emoji符號,可以說是網絡世代的新語言。在手機或上網與人交談,使用emoji的頻率次數,隨時比起文字更多。

年輕人尤其是emoji「粉絲」,美國投資銀行高盛於上周發表一份有關80後、90後的生活形態報告,在Twitter上也有「emoji版本」,以22個emoji符號總結內容,包括以禁止、恤衫、家及時鐘等符號,表達他們搵工及置業困難,比起上一代要捱更長時間等。比起以文字長篇論述,或許有人嫌不夠精確詳盡,但慣看emoji的,可能倍感親切。

如此別出心裁,固然是要配合年輕人的主題,但也反映以emoji溝通的文化,愈來愈受落。

emoji是90年代由日本電訊商最先創作使用,之後蘋果iOS系統亦採用,便開始在全球流行起來,使用得愈來愈多,尤其使用手機通訊軟件又或社交網絡上,大量的emoji任你用,比起逐個字打,實在慳水慳力。

《紐約時報》引述Emojitracker網站的統計數據,指在Twitter上,平均每秒出現250至350個emoji符號。去年美國語言機構在全球逾25萬個網站統計最流行用字,結果這個「字」,竟然是表達愛意的心形emoji。

emoji成為潮流,上月澳洲外長畢曉普(Julie Bishop)接受美國傳媒訪問時,也一反傳統,只以emoji回答問題,效果倒也不錯,網上少不了更多人以emoji回應一番。

何解大家都愛emoji?若以手機發覆信息,沒有人愛打太多字,既然按個emoji就足以表達想法或心情,還何必多費力?有時想不到如何回應,又或懶得回應,以一個開心笑臉或支持手勢的emoji,就更「皆大歡喜」吧!

科學研究也證明,大家愛上emoji是有理由的。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曾進行實驗,安排兩組人透過文字溝通來執行一些任務,但其中一組人可多使用6個表情符號,結果發現,額外可使用表情符號的一組人,合作更好,且期間也獲得更大滿足感。

日本東京電機大學2011年亦發表一項研究,指人的大腦對愈形象化的表情符號會愈有反應,因表情符號已可表達意思,大腦毋須再作太多想像,使用表情符號更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。

emoji深得人心,就容易衍生商機。手機程式LINE的貼圖,不正是emoji的「進化版」嗎?不少人貪其得意傳神,樂得付款下載不同款式的貼圖,別少看每次下載不過十多元,LINE去年第三季財務報告指,該季光是賣貼圖的利潤便達1.56億港元,佔總盈利20%。不少企業紛紛與LINE合作推出貼圖來賺取人氣。

當大家覺得emoji用得過癮,更加傳情達意,但亦有人唱反調。去年7月,《紐約時報》發表文章《The Emoji Have Won the Battle of Words》,指emoji形成獨特的文化圈子,有互聯網人可以用emoji表情演繹流行曲,還有emoji版的小說推出。不過,emoji再多也始終有限,不可能包括所有事情及感情,以及也可能造成混亂。文中便提出帶水珠的臉,你認為是流汗抑或是流淚?

當大家只以emoji來交談,究竟是否好事?你會否懷疑,自己真的看懂了對方的意思嗎?emoji或許已成為新世代的一種新語言,連串的符號可令人看得眼花撩亂,但當emoji包括太多主觀情感,也要靠各自的想像來猜想意思,究竟一張笑臉或心形是否當真可取代萬語千言?

撰文 : 沈帥青